我國高端農機市場被跨國企業占領
“目前,我國農機高端產品供應不足,主要依賴進口,跨國企業占領了國內主要的高端農機市場。”在5月17日舉行的國際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學會第18屆世界大會新聞發布會上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告訴《中國科學報》記者,這是我國農機產業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。
對于農業來說,農機化水平的高低是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重要標志,而農機化水平的穩定提升要靠農機產業的快速發展。農業部數據顯示,2013年我國農業機械綜合利用水平達到59%,進入農機化快速發展階段。
然而,在羅錫文看來,“這59%的科技含量并不高”。他認為,科技含量不高包括兩個方面,一是農業機械本身的科技含量不高,二是農業機械作業質量的科技含量不高。“目前,我國的農機產品主要以中低端產品為主。”
據了解,我國農機工業的發展方式仍然比較粗放,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。以大馬力拖拉機為例,目前國產大馬力拖拉機主要集中在90馬力到120馬力,而國外大馬力拖拉機已達到500馬力以上。當我國還在研究如何解決玉米收割問題時,國外的聯合收割機已經實現智能化作業。
羅錫文說,當前高端農機大量進入我國,這可謂有喜有憂。“喜”的是國外的先進工藝技術和農業機械進入國內,必將推動中國農業工程和農業機械的發展:“憂”的是長期靠市場換技術的做法不可持續。這只會加大國外對關鍵技術的壟斷,既擠壓了國內農機企業的生存空間,又提高了農業生產成本。
此外,我國農機產品的種類也尤顯不足。據介紹,我國農機產品的品種為3500種左右,僅為美國農機總數的一半。“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,農機品種僅為人家的一半,這需要我們認真思考。”羅錫文說。
“不能簡單將引進技術作為提高農業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的主要手段,必須有組織、有系統地提升自主技術創新能力。”羅錫文表示,這需要創新機制,充分發揮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優勢,并與企業有效結合起來。
在國外,農業機械自主創新主要依靠企業。羅錫文介紹說,在國內,除少數幾個大的農機企業有一定的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外,大多數中小企業都存在規模小、研發能力弱、競爭力不強等問題。
“同時,產品研發出來后,要依靠企業才能進行大規模推廣。”羅錫文表示,只有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業有效地結合起來,才能真正提高農機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,研制出真正適合我國使用的農業機械,不至于讓國外產品占領中國市場。
我國高端農機過度依賴進口,一方面擠壓了國內農機企業的生存空間,削弱了民族農機產業的競爭力;另一方面,我國大型農機裝備受制于人,且進口裝備壟斷價格使農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,值得警惕和反思。
http://www.garcinia-cambogia-direct.com/news/33903.htm
歡迎轉載,轉載請保留以上網址
- 康乃馨的栽培管理
- 李樹營養特性
- 夏季備肥堪憂 尿素失利看空
- 駐馬店市農機局創新理念助農增收
- 尿素“不再任性”
- 安徽黃山:香榧成當地重要經濟來源
- 白城市開展種子市場扦樣工作
- 農藥乳油發展需定位好方向
- 深圳建立國內生物育種領先技術平臺
- 農用硝酸銨鈣、中元素水溶肥等行標通過審定
- 全國農藥標準審查會在安徽黃山召開
- 煙臺:海關“農資通關套餐”助力“三夏”生產
- 真菌或成未來“生物肥料”
- 化肥產業轉型來臨 新型肥料揚帆起航(圖)
- 農業部產地水產品質量抽檢 葫蘆島30個大菱鲆樣品全合格
- 復合肥:下半年重點關注新型復合肥
- 財政部:2014年將適當降低化肥出口關稅稅率
- 未來農資經營三大趨勢
- 加快互聯網在農業中應用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
- 2015年一季度我國共生產化肥1731.3萬噸